我曾多次去过澳大利亚,包括悉尼、布里斯班和珀斯等城市,但是未有机会去南部的墨尔本--这个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澳网举办城市和东北部的凯恩斯,也未去过南半球更南部的新西兰。在北京冬末春寒的2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是盛夏之时, 我们参加了凯撒的“奥妙新世界--澳新17天”组团。
充满了对广袤的新西兰牧场和神奇的澳洲大堡礁的期待,我们乘坐南航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十多个小时后,到达太平洋西南部、介于南极与赤道之间的新西兰。
从新西兰的北岛入境,在以火山与温泉地貌为特征的奥克兰与罗托鲁阿两个城市游览后,飞往新西兰以冰川湖泊地貌为特征的南岛,在皇后镇、箭镇、基督城停留,欣赏了美丽的蒂卡波湖和峡湾国家公园的大自然景观。结束新西兰南北岛的行程后,我们向北飞往澳大利亚,从最南部的18世纪库克船长登陆地--墨尔本向北,沿东部海湾,到达以冲浪者天堂著称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再向北到达拥有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群自然奇观的凯恩斯,最后在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悉尼结束我们的澳新行程。
此次行程的特点是以点辐射、点线结合。澳大利亚的景观以点为主(因为我们主要是乘飞机),而新西兰的大自然美景更多的是在沿途(对于那些在车上睡觉的游客来说,真是错过了很多美景)。
澳新独特的自然美景(冰川、峡湾、珊瑚礁、草原牧场和原始森林)、清新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美味健康的食品,澳新之旅还是很值得回味的。尤其是在行程中,我们深入热带雨林、驶入峡湾蓝海、潜入清澈的绿岛海水、近观冰川湖泊美景、体验黄金海岸宽海滩的大浪,零距离的与澳新特有动物羊驼、袋鼠和塘鹅接触,感受到澳新这块人与自然和动物和谐共存国土的美妙和乐趣。
一、 地球另一端两个最大岛国的独特之处
相对于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位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地球另一端--南半球上两个大岛国。正因为澳新与我们处于地球的两端,因此,不仅四季更替与我们相反,而且方向相反(坐南朝北的房间是向阳的),连水旋转的方向都是从左至右的。短暂的十几天行程中,尽管是走马观花,但是这两个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遥远岛国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我们到过的很多国家相比,澳新地质地貌的特色、动植物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多元化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以我们短暂停留和有限观察和了解,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构造与独特的生物圈--无天敌的动物和鸟类
澳大利亚四面被海洋环抱,茫茫大洋将其与其他大陆相隔绝(这与欧亚和非洲大陆不同)。由于澳大利亚地质板块和环境稳定,因此保留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古老生物种类,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被称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生长的上万种植物中,数千种是澳独有的。[注1]全球的有袋类动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除了众所周知的树熊和袋鼠珍稀动物外,还有鸸鹋--这种被称为“澳洲鸵鸟”的古老鸟种,栖息于澳洲森林之中。它们以昆虫和青草为食,在地表筑巢,没有天敌。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同在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西南部和南极与赤道之间,在总体的地质与生态环境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成就了澳新的发展,也是吸引世界旅游者前往的重要原因。
新西兰是庞大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国。约一亿年前与大陆板块分离,由北岛和南岛组成。北岛多火山温泉,除了有15座活动的火山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外,还有大面积的丘陵、肥沃的低地和茂密的森林;南岛则遍布冰河与湖泊,南阿尔卑斯山起伏的山脉、坎特伯雷广裘的平原牧场和可与挪威峡湾相比拟的峡湾国家公园。
新西兰也以“古植物博物馆”、“鸟的天堂”著称。其原始森林中的各种古植物非常之多,鸟类更是种类繁多。在欧洲人殖民前,植物种类更多。也因辽阔的大海与其他大陆的隔绝,新西兰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和奇特的鸟类,有些鸟因为没有天敌,没有竞争,机能减弱,已经不会飞了。有些在一亿年前已在其他地方灭绝的物种,但得以在新西兰幸存。
在新西兰乘车游览的沿途,从车内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牛羊成群。据说,整个新西兰有4000万只羊,是新西兰400多万人口的10倍。而正是因为新西兰从古至今没有食肉猛兽,没有吃羊的狼,因此,没有天敌的几千万只羊得以自由自在的在牧场草原上轻松生存。当然,它们的唯一宿命就是被人类食用,它们的毛皮被用来为人类造福。
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天堂农场,我们近距离的接近袋鼠和树熊、观看牧场工人剪羊毛、羊犬轻松指挥羊群的幽默表演。
在新西兰西太平洋边、塔斯曼海海岸线上的MURIWAI黑沙滩鸟岛,我们观赏了上万只塘鹅栖息在海上高大兀立的岩石顶部悬崖平台上和岸边礁石上筑巢的壮观奇景。无数的雄雌塘鹅就在我们眼前亲密接触,互动互爱。我们近在咫尺的为它们拍照,这些乐在其中的塘鹅竟毫不在意。
在澳大利亚凯恩斯,我们乘坐用美军车改造的水陆两用车进入雨林深处的原始森林中,茂密的丛林中有很多仅在此生存的古老的植物。在水中行驶时,我们很幸运的看到了稀有的蓝蝴蝶、水蜥蜴等。在黄金海岸的冲浪者天堂,我们观看那些与巨大海浪勇敢搏击的冲浪者与在海面上翱翔的海鸟的场景;在新西兰罗托鲁瓦的爱哥顿牧场,我们与羊群亲密接触,给它们喂食。
看上去具有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特征的羊驼,是从南美洲引进的。世界上仅有羊驼、北极熊和藏羚羊三种动物的毛内是空心的,具有透风的功能,因此羊驼毛的价格很贵。羊驼制品是澳新的独特商品,中国的游客为此趋之若鹜。牧场中各种类别的牛--奶白花牛、奶黄花牛、专做牛排用的格拉斯牛等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总之,在澳新旅行,我们的强烈感觉是,鸟类和动物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生存,人们与鸟类和动物的关系亲密和谐,互不设防。
2、“坐在矿车里前进”和“骑在羊背上”发展起来的国家
澳大利亚被称为是“坐在矿车里前进”的国家,同时,与新西兰一样都被认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作为从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短短的200多年间,利用其独特的资源,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迅速发展。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自18世纪欧洲人到南太平洋探险并发现了这片以毛利人和土著人文明为主的岛国后,在经过了与原著民相当时间的磨合(占领和掠夺)之后,为适应殖民者生存需要,而推进发展了农牧业和牛羊养殖业。英国殖民者从西班牙引入了美利奴绵羊。澳大利亚丰富的牧草和富有矿物质的水源,使美利奴羊快速繁衍生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所产羊毛和出口羊毛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新西兰则因其50%以上的国土面积为牧场,而成为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其拥有的牛、羊、马、鹿的数量是全国人口数量的10倍,也是全世界人均拥有牲畜最多的国家。新西兰的羊肉与奶制品的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羊毛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世界第二位。羊毛生产作为澳新两国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其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至3/1。
据导游介绍,二战期间,作为英国的殖民国家和同盟国,澳新两国不仅派军队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而且通过将大量制造羊毛制品的军用毯和服装、牛羊乳制品的食物,源源不断的运往同盟国家支援前线,以至于在二战期间,澳新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是全世界最高的。21世纪以来,澳新的羊毛出口市场以亚洲为主,在数量与金额方面,中国位居榜首。
当我们乘车行驶在新西兰南部的坎特伯雷大平原上时,沿途一马平川的牧场、时而可见的上百只羊群,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
在麦肯锡盆地的蒂卡波湖边,我们在著名的“牧羊人教堂”前停留。教堂附近一个高高矗立的牧羊狗石碑,是当地人为纪念训练处牧羊狗的麦肯锡而立的。牧羊人和牧羊狗的贡献和他们在澳新的地位由此可知。
新西兰北岛的怀卡多地区是新西兰乳制品中心,导游介绍,新西兰出口的乳制品75%来自怀卡托。在怀卡多地区乘车行驶时,我们向窗外远处望去,只见上百只奶牛排队有序前行,很是壮观。导游告知,这是奶牛挤奶的时间到了。每天某一固定时间,奶牛就会在头牛的带领下,自动的排队前往挤奶站挤奶。碰上这种景观,真是难得。
“坐在矿车里前进的国家”。澳大利亚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著称。从19世纪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到二战后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以至21世纪亚洲地区对澳洲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都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澳大利亚有丰富的金矿资源。世界第一次淘金热源于美国的旧金山,而第二次淘金热则发生在澳大利亚。
19世纪50年代,人们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巴拉瑞克等地发现金矿,之后数十万名淘金者纷至沓来(包括被流放的罪犯和自由移民以及华工),使维多利亚州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州。巴拉瑞克也因此发展繁荣。金矿的开采不仅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由于淘金工人对公平权利和自治权利的争取,导致英国最终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形式,使得各殖民区议会在地方问题上享有自治权。
澳大利亚拥有约80多种矿产资源,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35%;氧化铝、铁矿石和铀矿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烟煤、铝土、钻石、铅、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为世界第一。随着金矿的逐渐枯竭,政府更多的重视对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采矿国,被称为“矿车之国”。21世纪,亚洲对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的需求更是为澳大利亚的矿业带来持续的繁荣。
我们在墨尔本附近的巴拉瑞特参观了原始的金矿和模拟的淘金老城镇。巴拉瑞特金矿有两部分--疏芬山(SOVERGHIN HILL)和金矿博物馆。
在金矿博物馆,我们了解了金矿的历史及其对澳洲经济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的介绍说,从1851年至1916年的65年时间里,巴拉瑞特金矿共生产了1015万盎司的黄金。以现在的金价计算,大约合888亿澳元。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了该矿曾经挖出的历史最大的一个金块,约有2284盎司重,而且是在离地表仅2.5厘米的地层挖出,可见其金矿资源的丰富。
疏芬山仿古街是仿照金矿在最初繁荣的10多年间的场景的地方。我们沿街观赏景观,从淘金的河流、冶炼金块的工厂、制作生产工具的厂房到矿工的生活住所、学校、教堂等等。整条街上,当地人穿着19世纪时的衣服,为游客表演、与游客交流和照相,让游客体验当时金矿小镇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尝试着在河边用工具淘了淘。
二、 感受澳新世界遗产的魅力
澳新的世界遗产以自然遗产为主。澳大利亚共有1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其中12个自然遗产,3个文化遗产,4个双遗产。新西兰仅有3个世界遗产,1个双遗产,2个自然遗产。我们此次行程中,只覆盖了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和悉尼歌剧院、新西兰的西南部地区--蒂瓦西普纳穆中的峡湾国家公园和北部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景区这四个世界遗产。
1、米尔福德峡湾国家公园。
米尔福德峡湾国家公园是新西兰西南部峡湾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库克山国家公园、峡湾国家公园和韦斯特兰国家公园都涵盖在西南部地区--蒂瓦西普纳穆这一世界自然遗产中。
蒂瓦西普纳穆地区处于东部的太平洋和西部的印度与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交界带上,约占新西兰10%的国土面积,其特点是在冰川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广阔峡湾、湖泊河流、海岸海滩、峭壁岩石和瀑布。由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在峡湾处切入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相互碰撞之处成为阿尔卑斯断层,向上鼓起部分既是南阿尔卑斯山。峡湾地区的岩石可追溯到4.5亿年前。该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桦树与罗汉松以及濒危的鸟类。
在新西兰南岛的行程,我们选择参加自费(每人264新元)前往米尔福德峡湾国家公园(FIORDLAND)的活动。从皇后镇出发,我们先是乘坐有天窗大玻璃的360度景观大巴车,行驶四个多小时后到达峡湾,然后再乘船游览峡湾。蓝色的峡湾海水、峡湾两岸茂密的森林、远处的冰山、碧蓝的天空和充足的阳光、岸边岩石上栖息的海豹…,我们很享受这段行程。
尽管我们曾经游览过挪威峡湾,但是新西兰的峡湾让我们非常享受的,不仅仅是在峡湾游船观景,还有数小时沿途的美丽田园风光。从开阔平静的湖泊(新西兰南岛的第一大湖--迪亚诺湖和第三大湖--瓦卡提普湖)与辽阔的平原,到起伏的丘陵山地和几百米深的峡谷;从笔直陡峭的山峰到雪山和冰川;从茂盛的草场到古老参天树木的大片森林与灌木丛;从漫山遍野的牛羊到成群的马与鹿,在碧蓝天空和长白云(新西兰的毛利语为“长白云之乡”)下自在吃草…,我们完全被窗外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和着迷,车外变幻的自然景观如同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过。
来回接近9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中文导游不断介绍沿途风景特点和历史知识。例如,拥有新西兰最小邮局的GASTOWN、被称为“鹿的首都的莫斯本、以南家鸡著名的迪亚诺小镇以及1200米的河马隧道等。耳闻目睹,对新西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加深了了解。
2、罗托鲁阿。
罗托鲁阿是新西兰第一处文化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中央地带。该地区拥有的群山是毛利人居住的地方,对毛利族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也因此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有15座近代活动的活火山,还有火山口形成的湖泊与各种形态的地热喷发泉。
我们从新西兰北岛入境后,首先前往座落在火山多发区的罗托鲁阿。北岛的导游小殷详细的介绍了罗托鲁阿地区的特点(尽管当时我们刚下飞机,脑子昏沉沉的):一是毛利人的保护村,具有典型的毛利文化。罗托鲁瓦保留着经过修缮后集中起来的毛利人的古老房屋,还有展示毛利人别具一格的文化工艺与艺术表演,是毛利族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二是多火山和地震活动。因处于大洋洲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间缝带,每年平均上万次地震。600年前曾有过两次大的火山爆发。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硅喷流进火山湖里,形成了粉红与白色相间的熔岩台地地貌。三是地热温泉的地质特征。因火山爆发而形成了很多间歇性喷泉和地热资源。毛利人利用地热资源做饭、洗澡和取暖。四是丰富的林业资源。罗托鲁阿地区以林业驰名,该地区生产的木材占全国产量的一半,生产的纸张和纸浆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以上。当地人认为,罗托鲁阿的地下有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造化了壮观的景色。以上四个特点,除了火山的活动,我们都感受到了。
在罗托鲁阿,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中心的政府花园。政府办公楼是一座伊丽莎白式橘红色顶的群楼。这座宫殿式的建筑曾是英国人占领新西兰后为英国女王建造的行宫。但是女王从未来此,因此一直是毛利人首领的官邸。19世纪后期,毛利人送给了政府,后又将此向公众开放。现在是罗托鲁瓦历史和艺术博物馆。遗憾的是博物馆处于装修暂停状态。楼群前面是一大片草地,各种各样的鲜花--虞美人、矮牵牛和紫罗兰遍布公园的每一个角落。花园的另一端是间歇性地热喷泉泥浆池。远看白烟腾起,近观迷雾遮眼。强烈的硫磺味让人不敢久留。在美国和冰岛,我们都看过间歇性地热喷泉。这里的岩浆喷射高度虽不及我们以前看到的,但是其硫磺的浓度、硫磺石的规模可是不小,非常壮观。
我们还参观了罗托鲁阿的红杉林。上世纪新西兰从美国加州引进了红杉树人工林。罗托鲁阿有125万英亩森林,其中四分之一为人工林,2万亩红杉林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高大粗壮的加州红杉树林中,我们见识了神奇的“7根树长在一个树根”的奇观。原来这是一颗很多年前被狂风挂到的大树,由于树根深扎土壤,被压在树干下面的枝干已经干枯,然而朝天的7根树杈慢慢的生长成为7棵连体的大树。小殷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新西兰特有的植物“银厥”(新西兰的国树)、毛利人用来消炎止痛的“MANUKA”黑色树木,也是由于新西兰地热的独特的稀有植物。漫步在充满负氧离子的原始森林中,呼吸着带有松木味道的清新空气,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大城市日益污染环境中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洗肺机会。
在毛利文化村,我们仅在毛利人生活区浏览了一下,没有参观毛利人聚会的会堂和领导会堂,也没有观看毛利人的演出,有些遗憾。但是我们看到了新西兰的国鸟“KIWI”鸟。严重退化的KIWI鸟,已经飞不起来了,蜷缩在一个黑屋子里的角落。
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离市中心最近的地热区,也是最主要的地热名胜--法卡雷瓦雷瓦地热保护区(Whakarewarewa Thermal Area)。行程安排的活动结束后,我们自行前往地热温泉,自费(仅30新元)享受了作为世界十大温泉之一的罗托鲁瓦波利尼西亚温泉浴场的水疗。源于罗托鲁瓦政府花园的温泉具有特别的矿物保健疗效。该温泉曾因一个神父的顽固皮肤病被治疗痊愈后出名,因此,将此浴池名为“神父池”。我们在户外十几个38~41度的温泉水池中,一边观望附近的硫磺湾上的鸟类动物保护区独特的自然风景,一边尽情的享受地热温泉的水疗,甚是满足。如果未能来此享受这独特的温泉环境,那真是很大的遗憾啊。
3、大堡礁。
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系列珊瑚岛礁是世界上最大、景观最美的活珊瑚体群落。因其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绮丽的热带风光和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等特征,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绚丽的海底公园,毫无疑问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由2500个礁体组成,其面积小至几公顷,大至100多平方公里。大堡礁的海洋动物中,约有珊瑚虫350种,海绵1万多种,鱼类1200多种,还有4000多种软体生物。我们对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充满期待。
然而,天空不作美。我们乘机从黄金海岸到达凯恩斯的当天,阴云密布,风雨欲来。眼看着黑色云团聚集,年青的中国导游却拿着手机上的云团走向图对我们说,云团是向另一个方向去的,乘飞机是没有问题的。之前也听领队介绍,乘飞机观看大堡礁,宏观的效果最好的。在似乎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全团10人匆忙登上了直升机(每人自费400澳元)。在半个小时的飞行中,天空阴云中下着小雨点,海上呈现阴云罩下的阴影,黑乎乎的一片,浑浊的海水中,完全看不到珊瑚礁。所看到的效果还不及我们在航班上所见。
好在第二天乘船前往绿岛遇到了好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绿岛是大堡礁水域中最有名和最具观赏价值的礁岛之一,岛屿边缘被美丽的白色沙滩环绕,岛中心生长着热带雨林。 乘船70分钟的行程,我们饱览了碧绿的南太平洋海水,在船顶层的甲板上,充分沐浴了阳光的温暖。
在绿岛上指定的安全海滩,我们体验了一把在清澈的海水里看珊瑚和鱼群的经历。
赵带着自己的浮潜工具,我则戴着泳镜在浅水中象征性的游了一会儿,爽爽的感觉,又增加了在南太平洋下水的经历。回到船上,我们在玻璃底船观看了浅海的活珊瑚群和热带海洋生物。虽然因为船体的玻璃不干净,水中的珊瑚和鱼也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毕竟范围更大,能看到的鱼类也非常之多。
之后,我们又在绿岛的热带雨林中漫步游览,参天的古树和茂密的野生植物,提供了充分的天然负离子,林中有很多可休息观景的地方。在凉爽的树荫下,观看白沙滩与绿色海水,犹如仙境一般。
4、悉尼歌剧院。
作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为世人所熟悉。此行我们不仅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悉尼歌剧院的外景,而且有机会到歌剧院内部参观。
位于海港大桥边的悉尼大剧院造型独特,剧院顶部由三组巨大的三角形壳片组成,犹如一组出海杨帆的船队,又像一枚枚立在海滩上的洁白贝壳,与周边海上风景浑然一体,充满了建筑艺术的感染力。相比我们的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的构型与周围环境的契合度更好。
我们按约定的时间进入剧院后,导游向我们介绍了悉尼歌剧院从设计到建设和完成的过程和设计师的故事。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因其大胆新颖的设计获得委员会的一致通过。然而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和建筑问题,导致工程超过预算而停工延期,整个建设时间拖了很多年。歌剧院从1959年动工,到1973年正式开幕,共耗时16年之久,耗资1200万澳币。期间丹麦设计师乌松因与新政府不和而于1966年愤然离开澳大利亚,此后再未回澳亲眼看看他的伟大杰作。在歌剧院,我们仅参观了6个厅中的歌剧厅,其内部考究华丽与科学的设计令人感到在其中享受音乐的舒适。
在墨尔本,我们乘车多次经过一个被称为“皇家展览馆与卡尔顿园林”的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区,但因未在我们的行程上而不能安排。这是1880年和1888年为墨尔本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整个展馆和园林拜占庭、罗马、伦巴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导游却对此文化遗产毫无所知,带着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自费参观很远的庄园,目的是去专门为中国游客开设的专卖店。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导游让我们在墨尔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所幸的是,此行中,我们利用自由时间参观了不少博物馆,让我们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精华有了更多的了解。除了行程安排的黄金博物馆外,我们在新西兰的箭镇参观了湖区博物馆、在基督城参观了坎特伯雷博物馆、植物园博物馆和坎特伯雷艺术博物馆;在墨尔本参观了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在悉尼参观了澳大利亚博物馆、战争纪念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
我们所参观的博物馆,不仅外观建筑很有特点,展出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坎特伯雷是毛利人与荷兰和英国殖民者最早进行接触和交易的新西兰最古老的地区。坎特伯雷博物馆以大量毛利人的生活用品和仿真的基督城街道实物展示了新西兰的历史演变、其文化的内涵与自然遗产。肯特伯雷艺术博物馆通过很多新西兰著名的画家的作品,反映新西兰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画面。位于瓦卡蒂普盆地的箭城湖区博物馆详细介绍了金矿在该地区的发现和开采过程、展示了大量开采金矿的实物。悉尼的战争纪念馆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为纪念在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澳新军团战士而专门建造的博物馆。澳新处于南半球,在地缘上并无外敌的威胁,但是在一战期间,为配合英国作战,成立了澳新军团。1915年4月澳新军团在土耳其的一场战役中伤亡惨重,伤亡人数占当时总人口比例的6%。[注2]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先是向英国输送军需品,后来又组建了支援部队,与新西兰远征军同赴中东,以加强英军在地中海与中东的防御力量。在二战中,澳新约有上万人在欧、非、亚战场捐躯。庄重的战争纪念馆内有战士的雕塑、持续燃烧的火炬和大量的军用物品与武器。参观战争纪念馆,我们感觉,这是展示国家荣誉、向为国家捐躯献身的战士的最好形式。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有太多可以记载的战役和纪念的战士,十大建筑之一的军事博物馆应该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展示。
三、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在澳新置身于大自然的古生物博物馆、亲眼看到没有天敌的羊群在广袤的牧场上毫无防备的吃草、不同种族的人们和睦共处、安居乐业,感受到美丽的生态与和谐的多元文化时,自然而然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形成和支撑了这种生态与人类文明的环境。通过与当地人的沟通及阅读了解到,国家的有效治理与持续改善的环保政策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1、 持续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法律实施
澳新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其自然资源曾经长期被掠夺,环境被严重破坏。但是随着资源保护运动的逐渐兴起,促使政府通过在水土保持、矿区环境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立法和采取持续有效的政策,同时不断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立法与措施并行。澳洲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环境法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中期,澳洲就通过了保护本地鸟类的法律。20世纪后期,分别就环境保护、海洋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渔业管理、森林保护、矿区开发和废弃物管理出台了众多法律,而且法律条款周密、目标明确、手段齐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水土保护和生物多样化保护方面,针对历史上因不当的矿区开发而导致的大片沙化和土壤侵蚀状况,法律明文规定,严禁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对于已破坏的矿区,政府一方面大规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方面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植被恢复、土地复垦、酸性废水处理等环节,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态系统。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建立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仅形成独特的景观,而且有利于多样化生物的生长。
我们在悉尼参观了2000年悉尼奥运场馆。该场馆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与人文综合考虑的结果。为了保护环境和居民的利益,政府选择了在周围没有居民居住的垃圾场上建起了奥运场馆。场馆的供电完全是通过设在场馆顶端的太阳能板实现的。为了让人们永久的纪念奥运会获奖者的名字,政府将获奖运动员的名字刻在一块空场地上。此外,为了对参与奥运会的志愿者表示敬意,政府在场馆的侧面建了很多立柱,立柱上刻有所有参与奥悉尼奥运场馆前.JPG运会志愿者的名字。对于参与奥运会的接棒火炬的7个女运动员予以纪念,政府在场馆前面的草地上,树立了7个雕塑。这些环保和人性化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民众高度的环保意识与文明素质。在目标明确的立法基础上,政府注重对全民的环保教育与宣传,提高民众对保护水土与生态环境的意识。例如在保护本土动植物方面,20世纪初就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鸟类学会,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群众性组织。20世纪60年代,针对大堡礁长期受污水排放困扰和石油勘探计划可能对大堡礁形成威胁的情况,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反对能源公司的开发,最终获得胜利。为了更好的保护自然景观,澳新民众流行丛林徒步旅行。在重视资源保护的过程中,民众也加深了对土著文化的了解。土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受到广泛的宣扬。此外,群众性的环保组织还加强了与工会与土著团体的合作,反对扩大铀矿开采,保护城市古迹,提出“绿色罢工”等,民众的环保行动促进了城市的合理规划。[注3]
2、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致力建设和谐社会
澳新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约70%左右的人口是英国和爱尔兰人的后裔、亚裔占6%、原著民占3%、其他民族占20%左右。作为多元化的移民社会,和谐共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然而早期的澳洲,“白澳至上”的观念十分严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澳洲原著民被视为“劣等民族”,没有政治权利和生活保障。亚裔尤其是华人受到歧视。
19世纪大批华工远涉重洋到澳开采金矿,为墨尔本的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当时的政府政策和“白人至上”的观念导致严重的排华风潮和对亚洲移民的歧视。19世纪后期,澳洲甚至通过议案将华人排斥在澳洲大门之外。
二次大战后,基于澳新人口稀少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以及传统的白澳政策对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利等考虑,澳新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一是鼓励欧洲移民(包括东欧移民)入境,同时也接纳大量亚洲移民。战后平均每年10万移民的进入,带来的大量劳动力和熟练技术,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二是颁布新移民法,明确“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将种族歧视列为犯罪行为,终结了“白澳”政策。1972年,工党政府执政后,强调多元文化并容的新民族性成为主流。三是积极推行面向亚洲的政策。自1973年,具有政治远见的惠特拉姆总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20世纪80~90年代,霍克总理倡导建立建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接近亚洲国家;基廷政府提出“面向亚洲”和“融入亚洲”的政策,寻求与亚洲国家的多边合作关系。1991~92年,亚洲移民进入澳洲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亚裔占移民总的一半,华裔又占亚裔的一半。四是调整移民政策,向原著民和华人道歉。21世纪初,陆克文总理代表政府和议会,向百年来在白澳政策中受害的原著民正式道歉,并承诺成立专门援助原著民的政府机构,在医疗、教育和住房三个领域改善原著民的生活状况。同时陆克文大赦难民,帮助他们取得永久居留证。(之后的吉拉德政府又收紧了移民政策)。以上措施对于建立和谐与繁荣的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面临的挑战与尴尬
目前,由于全球各种复杂的因素和自身的问题,以净土著称的新西兰和以丰富矿产资源迅速发展的澳大利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1、 新西兰的净土不再
远离世界纷争的新西兰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净土。然而,今年3月15日(我们从新西兰返京后10天左后),新西兰基督城发生的恐怖屠杀事件不仅震惊了新西兰,而且震惊了全世界。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白人及另外三人持枪袭击了两处清真寺,造成49人死亡和48人受伤的沉痛损失。之后,新西兰政府迅速的采取了措施,不仅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将他们送上了法庭,而且修改了有关持枪的法令,对持枪做出严格规定,反思了媒体对有关言论的放纵等。
然而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却是最令人深思和关注的。一是他为什么如此残忍;二是为什么选择新西兰基督城。从媒体上,我们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充满强烈的仇恨与复仇心理。他弹夹上记录的多去几年发生的空袭事件以及在欧洲国家难民的生活状况,解释了他内心强烈的白人至上思想是其极端行为的原因。
对于选择新西兰,是因为他研究了澳新的人口出生率和移民数量后,认为移民的宽松必将导致外来移民对本土白人的资源抢占。澳新两国都是在大量吸引移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相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对枪支的管控较为宽松。恐袭者认为,在新西兰发动袭击,将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即使在世界最偏远的地方,也没有最安全的地方。凶手以其白人至上的不平衡心理和极端残暴的行为,杀害了无数无辜的平民生命,也终结了新西兰安全净土的历史。
我们在基督城的两天时间里,曾利用自由时间在基督城市中心游逛,感受到这个因草木葱茏、鲜花盛开而被称为“花园城市”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基督城浓郁的英国风情,看到这个城市因2011年的大地震所遭受的破坏和正在进行的重建。我们为这个美丽而幽静的城市遭受恐袭而震惊,同时也为在空袭中受难的无辜百姓而悲痛。
2、澳大利亚依靠矿产资源发展放缓
澳大利亚依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世界尤其是亚洲对于矿产资源增长的需求,支撑其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注4]然而,由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澳大利亚的大宗商品价格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期,因受到国际市场煤炭降价的影响,澳大利亚煤炭基地的两个州,有20%以上的煤矿濒临倒闭。近年来,受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降低煤炭消耗与碳排放而降低需求的影响,澳大利亚的煤矿出口也有所萎缩。据媒体报道,从2月初,中国的几个港口已经禁止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或者将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的通关时间延长,造成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经济损失。当我们在澳大利亚旅行途中听到这一报道时,都感觉,中国应该对澳大利亚这个紧跟美国的“五眼“国家采取些措施了。由于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导致中澳关系紧张,导致对中国出口牛肉最多的澳大利亚牛农非常紧张。在以出口资源为经济支撑的国家,国家间的关系好坏和世界市场的价格波动,都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实,不论是新西兰的恐袭,还是澳大利亚面临的矿产资源出口的减少,深层次的原因,与其在政治上紧跟美国、但经济上依靠亚洲的政策所面临的尴尬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这个深层次的因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影响和谐家园的建设。
五、经历与感受
澳新之行,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让我们感叹这两个国家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连绵不断的雪山高峰、清澈透明的冰川湖泊、蓝色的海水与白色的细沙滩、开阔丰盛的草原牧场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大片的绿地、花卉盛开的植物园等)、人烟稀少但井井有序的社会治理环境(人的文明礼貌、简单淳朴与自律行为)、原汁原味的新鲜食品(感觉最明显的是牛奶、苹果和西红柿),尤其是人与自然及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植物在这个远离战争、远离弱肉强食和残酷竞争的世界中,安逸逍遥、与世无争的生活着。
行程中的几个亲身经历,让我们感受人们的自律与文明。一是在酒店享用SPA。我们分别在新西兰皇后镇的千禧酒店、基督城的酒店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酒店享用了客人免费的SPA。三个酒店SPA的共同特点是:舒适、干净和私密。最重要的一点是完全靠系统、靠客人自律大的无人管理。我们要么在前台拿到SPA浴室钥匙自行开门、要么用房卡自行开门进入。浴室中干净整洁,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看不到一个人管理人员,全凭客人的自觉自律来使用酒店设施。酒店控制的手段是房卡。简单的经历,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在澳新国度里,人们的高度自律行为和人之间的高度信任。
二是参观博物馆。在澳新,博物馆不管大小、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博物馆,大部分都不收费,而且内容还很丰富。在两个收费的博物馆(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和新西兰箭镇的湖区博物馆,我们都享受了65岁以上老人的优惠票待遇(差不多是成人票的三分之一)。当我在售票窗口问询是否有长者优惠票时,票务人员在未有要求我们提供护照或显示年龄的身份证明的情况下,直接就卖给了我们优惠票。三是自助办理登机手续。在澳新的机场办理登记手续时,导游仅用一张有全团名单和扫码的纸,几分钟就完成全团成员打印登机牌和行李托运事宜。虽是很小的事,却让我们感受到在人员稀少、人工成本较高的澳新,系统控制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完全是基于人们的自律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此次澳新之行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有机会与在澳居住多年的我哥嫂相聚。因跟团而不可能脱团活动,我们选择在悉尼有名的鱼市一起品尝澳大利亚丰富多样的海鲜(行程中有此安排)。他们很早到鱼市选位等待,热情的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到十分温馨。虽然仅有一个多小时的相聚,但是吃得开心、聊得甚欢。我们真心希望他们在异国他乡充分享受澳洲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健康快乐每一天。
2019年3月31日
[注1]: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万种,其中9000种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同时又是鸟的天堂,有鸟类650种,其中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澳大利亚》
[注2]:据有关书籍记载,新西兰在一战中共动员了12万人以上兵力,派往海外参战的兵力占了新西兰总人口的10%,约占有能力携带武器的成年男性人口的40%。伤亡惨重,平均每17个居民中就有一人伤亡。为纪念澳新士兵勇敢作战的精神,澳大利亚将4月25日定为“澳新军团日”。
[注3]:内容源自《澳大利亚》第三版
[注4]:澳洲作为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国,出口的铁矿90%来自西澳。西澳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矿业产值增长了10倍。近年,“超过270个矿区为西澳大利亚州创造了超过150亿澳元的年产值。澳大利亚的黑煤和褐煤也大量开采,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出口国。
参考书籍:
1、沈永兴等所著的《澳大利亚》第三版
2、王章辉所著的《新西兰》第二版